新闻动态
中国陶瓷史——眼花缭乱的时代:元明清
- 发布日期:2025-06-24 00:29 点击次数:54 承前启后的元代 元朝虽只有90年,所烧造的产量却很可观。在陶瓷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。宋金时期南北各地主要瓷窑 钧窑、磁州窑、定窑、吉州窑、德化窑以及山西的黑瓷和南方的青白瓷,在元代一段时间内虽然继续生产,但因各种条件影响,到元代后期,很多瓷窑都已成强弩之末。真正代表瓷器生产时代特点的是景德镇。 景德镇窑北宋以生产青白瓷闻名,元前期仍以青白瓷为主,这一时期景德镇似乎还开发出了一种新的釉色——卵白釉,和之前“清澈”的青白釉不同,卵白釉看起更“浑浊”。 在元代中后期,景德镇成功烧造出青花、釉里红两种高温釉下彩瓷,高温蓝釉、红釉、孔雀绿釉等新品种,也框定了明清时期瓷器种类的基本格局。 制瓷第二高峰:明清 这时期,景德镇窑蓬勃发展成为 “瓷都”。瓷器品种繁多,釉色变化富丽多彩,纹饰题材丰富,在元代的基础上,烧造工艺和装饰方法都达到顶峰。 明清景德镇窑产品种类很多,可分为青花瓷、彩瓷、单色釉瓷三大类。 明代景德镇的瓷器,以青花为最主流产品,但其他各类品种也十分出色。初期以铜红釉瓷器水平最高,青花代表了中国青花瓷的最高水准,特别永乐宣德时期,产量和质量都很高。 斗彩,是釉上和釉下彩相结合的一种技术。金代定窑的釉上红彩、磁州窑系的釉上多彩,是釉上彩的原始阶段。成化时期,工匠把釉下釉下彩结合形成了斗彩。 弘治时的低温黄釉、正德时的孔雀绿釉、嘉蜻时的五彩及青花五彩,都是明朝的“代表作”。 清代历经260余年,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朝堪称盛世,总体说品种更加丰富,釉色绚丽多彩,有釉上蓝彩、釉下五彩、墨彩、金彩、粉彩、珐琅彩及各种单色釉彩。 粉彩是中国工匠在珐琅彩基础上创造而来的新技法,康熙后出现,乾隆年间到达顶峰,将中国装饰艺术继续推进。 康熙时期,是景德镇官、民两窑的复苏期,这一阶段官窑还是以单色釉为重,相反,民窑生产的青花和五彩有非常突出的大件器物。 雍正一朝虽短暂,但制作瓷器工艺技术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,这时期烧成了发色最鲜艳的釉里红和祭红,粉彩器不论官窑或是民窑都很讲究。 到了乾隆时期,瓷器颜色品类基本定型,又在装饰手法上疯狂炫技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声明:本号内所有内容有部分引用于网络,主要目的是进行陶文化传播与交流,在此不做任何商业目的。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,谢谢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相关资讯